2020
一月

17

1024

【主日证道】|甲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1231231

 

恭读圣若望福音2:29-34

那时候,若翰见耶稣向他走来,便说:“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这位就是我论及他,曾说过:有一个人在我以后来,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原先我而有。连我也不曾认识他,但为使他显示于以色列,为此,我来以水施洗。”

若翰又作证说:“我看见圣神,彷彿鸽子,从天降下,停在他身上。我也不曾认识他,但那派遣我来以水施洗的,给我说:你看见圣神降下,停在谁身上,谁就是那要以圣神施洗的人。”

“我看见了,我便作证:他就是天主子。”

——基督的福音
证道:

本主日弥撒的读经一、答唱咏和福音都提 到了“光”、“光明”、“光辉”。这些字眼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眼睛,眼睛是我们看到光明的工具,如果眼睛被蒙蔽住,我们生活的指引、方向、希望、安全和理解力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在黑暗中我们会本能地想要摆脱蒙住我们眼睛的事物,一心渴望寻找光的源头,以摆脱不安、焦虑、困惑、无所适从的感觉。 

在失明又失聪的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1968)的散文作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我就读到了这种渴望。她渴望眼睛如果能够有3天光明,她希望这3天是:“第一天:我将奉献给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度过。”是的,有太多她渴望用双眼去感受的人和事,她渴望看看每一个朋友;亲眼迎接黎明的到来;她渴望去剧场看一齣戏;她渴望去博物馆感受历史的痕迹; 她渴望看到书中那些真实存在的知识……有太多太多她渴望做的事,她想用3天将看到的一切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

这位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以她的眼盲视角, 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而这渴望促使她超越了眼睛所渴望的光明,而找到了信仰之光。 这信仰之光在她的《我的信仰》一书的前序诗中已说得分明:“光复我盲,天主永在;煎熬 悽楚,上天感慨;耀心耀灵,不背不退。我光 熊熊,我心不碎。”这种光照耀她心灵的熊熊信仰光辉令她更懂得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并使她对人生、对生活更加深切关爱。

事实上,这种渴望光明、寻求光明的本能, 正是天主在创造我们人类时,就已经安置在我们的生命中,好让我们能随着这渴望而开始走上寻求天主――光之本源、终极光明的旅程。 在读经一《依撒意亚先知书》中,天主就是藉着先知的口,向人类的渴望预报了那终极光 明的到来,人心中最深的渴望也将得以实现: “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一道皓光,住在 死亡阴影中的人们,现在已有光辉照射在他们 身上。”是的,这皓光对那因罪而处在暗黑中的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给人的生命带来终极意义,而这生命的终极意义对那因罪而陷于永死边缘的人类更是绝对必要的。

因着原罪,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黑暗处,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令人失去生命 终极意义的方式。就以现代来说,我们是活在 一个极度消费主义的世界里,因此有人把16世 纪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改成为“我消费故我存在”。的确,消费主义企图将 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买卖,让金钱交易的市场机 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面向,大举侵入原 本非属于市场的领域。从健康医疗、教育、法 律、政治、人际关係甚至到生命,一旦这一切 都变成“商品”,致令生命中各种美好事物都 被标上价格,放在市场秤斤论价时,那么生命就会丢失某些很重要的意义,更会进一步因罪 而失去生命的终极意义,而使得生命无法从黑 暗中得见光明,更无法从死亡中获得救赎。

因此,依撒意亚先知在主历前733年,向当时正受到迫害的天主子民,但同时也向古今不同 时代处在黑暗与死亡中的人类发出了满含盼望的宣告,这宣告于7百年后,在耶稣基督身上实现了。在本主日的《玛窦福音》中,主耶稣从海 边的葛法翁向我们呼唤说:“你们悔改吧!因 为天国临近了。”主耶稣的呼唤声,就犹如那 在黑暗中发射出光明的皓光,也如同那搬开堵住坟墓大石头的复活生命。这呼声召唤我们要在每天的生活中不停地悔改,在日常的生命中不断地向祂归依,因为天国已经来临了。而天 国就是指人的心思明白天主的心意,并愿意服膺在天主的心意下,以致让天主的旨意在人的 生命里显明出来。换言之,“天国来临了”就是 天主的价值已经迫近了,而人面临抉择的时刻 也随之到了:我是依然故我,抑或愿意悔改、归依,放下自己而降服于天主的旨意呢?

【这里只提供部分文稿内容,全部内容请观看视频】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